植牙可以撐多久?會有後遺症嗎?許多人選擇用植牙來恢復口腔功能和美觀,但對於植牙的耐用性,以及可能併發的後遺症存有疑慮。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植牙可能面臨的風險,以及所需注意的副作用,幫助您在植牙前,能對自己適不適合植牙,能有更深入的瞭解。
一般在植牙後,可以使用多久?
「植牙的使用壽命取決於平日的護牙工作徹不徹底。」完成植牙後,最重要的就是將正確的潔牙習慣落實到生活中,保持口腔潔淨,植牙通常是能用一輩子的。雖然植體本身屬於人工材料,不會有蛀蝕的可能,但是鄰近的牙齒以及牙齦有機會因長期細菌滋生,造成植體周圍炎,嚴重的話會導致牙齦萎縮和齒槽骨流失,最終影響到植體的穩定性。
所以如果想要確保植牙能維持得好,應記住下列7大重點:
● 定期回診檢查牙齒,有任何狀況也能讓醫師在第一時間處理。
● 學習正確的潔牙方法,每一次刷牙都認真執行。
● 選用大廠植體,材質安心有保固才能用得久。
● 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抽菸喝酒吃檳榔,影響術後復原。
● 攝取均衡的營養,確保骨骼和牙齒的健康。
● 避免太堅硬和有黏性的食物,減少磨損消秏。
● 遵從牙醫師的囑付。
植牙可能會產生的4大可能後遺症
植牙後依賴定期回診,以及遵從醫護的指導照護植牙,如此才能有效降低後遺症的發生率。常見的植牙後遺症如下:
傷口細菌感染
特別是糖尿病患者,若是術中、術後血糖控制不佳,在血糖過高的情況下,容易引起併發症。長時間的傷口感染,會導致不易癒合,患處甚至有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或敗血症。
永久性鼻炎
當齒槽骨高度不足,在進行植入手術時,植體穿透鼻竇腔,將造成日後鼻腔特別敏感,例如鼻竇炎、過敏性鼻炎等。
神經或組織損傷
下顎的後牙區域佈滿許多神經和血管,如果沒有在事前精準定位,在盲開的情況下施術,有可能傷及神經,造成日後牙齦感受遲頓麻痺。
牙齦發炎與萎縮
如果潔牙工作沒有落實,造成細菌繼續滋生,容易引起牙齦組織發炎,最後導致牙齦萎縮,植體的支撐度將受影響,產生搖動、鬆脫的可能。
而植體周圍炎是一種牙齦的疾病,病程發展與牙周病一樣,最後骨質流失的情形,會導致植體無法受到良好的支撐。如果本身有抽菸的習慣,也會增加罹患植體周圍炎的機會。
植牙可能產生的3個副作用
植牙的副作用通常發生在手術後,雖然植牙手術的技術已成熟、高效可靠,但仍可能會帶來一些副作用,所以術後患者應注意下列事項,若有疑慮和狀況應即時聯絡牙醫師:

疼痛
多數人都會擔心植牙手術會不會很痛,但由於手術過程中都會施打麻醉,甚至心理負擔難以承受的患者,還有舒眠植牙方案可以選擇,手術會在淺眠過程中完成,不太容易感覺到疼痛。
但當術後麻醉退掉之後,對於患處的緊繃感或不適,是否有疼痛感就因人而異,每個人的耐受力不同,可以搭配服用醫師開立的止痛藥減緩痛的感受。
腫脹和瘀血
在植牙手術後的一週內,傷口附近的表現會較腫大脹痛,特別是在術後隔天,這些狀況最為明顯。
另外也有可能會出現瘀血現象,但不一定對應到手術位置,因血液向下流動和沉積的關係,下巴或脖子也都可能有瘀血表現,可在前三天使用冰袋密集在臉頰外部冰敷。
出血
傷口有流血甚至是術後1-2天還有血絲都是很正常的現象,但如果感覺大量流血狀況一直沒有停止,ㄧ,就必須前往就醫。
如何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植牙的4個指標?
下列情形皆有機會使植牙風險變高,也是評估是否適合植牙的重要指標。
建議在植牙前,務必準備好自己的過往病史和正在服用的藥物,提供所有健康資訊給植牙醫師協助評估,才能降低植牙失敗的可能。
口腔條件優良
牙齒和牙齦的健康狀況良好是基本要件,特別是牙周病患者,必須先進行牙周治療。口腔條件也包括齒槽骨的高度、厚度,要能滿足基本需求,才可以提供足夠的地基給植體,否則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金錢補骨。這同時也表示正在成長中的小孩,骨頭條件擁有極高的不確定性,所以較不適合植牙。
沒有慢性病
如果罹有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,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,這會造成手術傷口的凝血功能無法正常發揮,必須配合醫囑停藥才可以施術。
沒有骨質疏鬆
骨鬆患者服用的藥物,會加快蝕骨細胞死亡的速度,對植牙傷口的癒合,以及骨整合都會造成些微影響,也間接提高齒顎骨壞死的機率。
生活習慣良好
如果平時習慣抽菸、飲酒、吃檳榔的人,由於這些習慣都有極高的機率會引起牙周病,所以對植牙結果及傷口的癒合都稍微不利。
植牙是一項成熟且有效的牙科手術,能夠為缺牙患者帶來顯著的生活品質改善。但是植牙也與所有醫療項目一樣,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和副作用。因此,在考慮植牙之前,建議與專業的植牙醫師進行充分溝通,了解自身的情況,選擇最佳的方案,確保手術圓滿成功。
※本文中有關牙齒修復技術建議僅供參考,實際因個人體質、身體狀況等不同而有所差異, 建議在挑選任何牙齒修復施術前,務必與專業醫師溝通、評估。